党史学习教育以来,兴隆县联社以“尽心尽力办好群众每一件小事”为落脚点,圆群众微心愿,解“急盼”之琐事,增加群众的获得感。 背包重回故里,迈向小桥流水人家。上世纪50年代,党员干部背起帆布包走村串户了解民意农需,被群众称为“背包精神”。为解决人民群众“急愁盼”问题,兴隆县联社党委又拾回那浓情的岁月,让背包重回故里,支持农业生产发展。为确保工作有效开展,真正做到底数清、情况明,联社党委按照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划分调研区域,由班子成员分别带队,组织党员干部和外勤人员一起,深入到田间地头、农户和商户的炕头,认真了解每一个农户、商户的基本情况、收入来源、困难需求。工作中将普惠金融服务与“双基”共建紧密结合,同当地基层党组织和村部形成合力,特别贴近脱贫村镇、偏远乡村基层党组织,与基层信用社合作,按照村风、村貌、村干部口碑等为标准评选“信用村”。为普通农户致富创造有益的金融环境及金融支撑。截至10月末,兴隆县农信联社共建“信用村”114个,“信用户”23452户。 崔某是眼石村开办农家游的第一人,帮他建起的400平方米农家院,一天接待十几拨客人。2013年以前崔某还只靠几亩土地养家糊口,后来,兴隆县联社领导班子成员带领雾灵山信用社信贷人员深入村部,在村部组织开办金融知识大讲堂,详细介绍信贷种类、发放条件及流程,打开了他思想“阀门”,加入了旅游致富行列。在村、镇两级政府与信用社的支持下新建起农家院,生意也越做越红火,昔日“田间老农”已成为今朝致富“达人”,在家门口赚钱,壮了腰杆,甜了心坎。 科技赋能,老有所依足不出户。加大科技金融投资力度,为所有营业网点配备移动展业机具,以便为因特殊原因,无法到网点亲自办理业务的群众提供上门服务。同时加强科技金融建设,在做好科技金融产品宣传的同时,及时跟进征信、诈骗等金融知识的宣传教育,定期开办金融知识大讲堂、金融知识进万家活动。另外,在人流量多的社区增设ATM自助存取一体机,还依据“双基”评选的信息,选择信用评级优秀商户、优秀合作社布放小额存取循环机,搭建农户综合化金融服务新平台,推动金融服务的延伸,确保偏远地区群众享受到便捷、低成本的金融服务。 蘑菇峪乡解放村是革命老区,经济困乏,曾是金融服务盲区,老百姓存取一次款,要搭上一天的时间到几十公里外的镇上办理。为解决农民对缴纳医保、领取难的无奈局面,兴隆县联社一面积极与社保局协商争取代办社保金额IC卡,一面组织各网点设立“绿色通道”。在保障局开展启用社保卡发放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退休金工作时,兴隆联社一线员工仅用50天,全部完成11027名离退休人员社保卡信息维护和激活工作,并成功发放工资3720万元。如今,通过联社党委加大对偏远乡村科技金融的投放力度,已实现足不出户缴费的愿望。 创新产品,丰富钱袋子。根据群众多层次的金融服务需求,该联社及时丰富信贷产品及功能,在原有的贷款产品基础上,开办“板栗贷”“白领乐”“创业贷”等信贷产品。并改进贷款利率管理,在不断完善技术支持的基础上,灵活确定涉农贷款利率,实行利率优惠原则。特别是对农户、脱贫户、回乡创业的大学生,给予利率优惠,降低奔富成本。适当提升授信权限,明确尽职免责规定,提高信贷客户经理贷款营销的积极性,做到应贷必贷,不误民需,全方位满足信贷需求,确保致富不误商机,丰富农民的钱袋子。 兴隆县某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本县以“合作社+农户”模式帮扶的重点微企,受疫情影响,生产、销售陷入困境。联社党委了解情况后,及时落实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政策,第一时间投放帮扶贷款100万元,支持该专业合作社复产。 截至10月末,该联社发放涉农贷款153638万元,小微企业贷款353918万元。为112户普惠小微企业让利130余万元。为因疫情滞留家中的农村青年、大学生、下岗失业人员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3笔,金额34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