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作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金融主力军,衡水农信社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积极聚焦服务实体经济,着力激发地方经济活力。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衡水农信坚持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十四五”发展新征程。截至6月末,衡水农信社各项存款余额1180.73亿元,较年初新增88.18亿元,市场份额占比41.7%,各项贷款余额797.51亿元,较年初增加46.75亿元,市场份额占比54.42%,存、贷款余额均排名区域银行业首位,纳税总额金融同业第一,为地方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打造乡村振兴的金融“主办行”,增强农村金融服务供给。衡水农信紧紧围绕全市“3+2”主导产业、“9+5”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持续加大对基础农业、特色产业、扶贫产业的金融支持,助力农村经济实现正循环发展,截至6月末,衡水农信涉农贷款余额612.82亿元,较年初增加33.78亿元。一是协同推进,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10家县级行社全部建立了金融服务乡村振兴领导组织,在董事会下设“三农”委员会,将信贷政策、金融服务与地方政府的农村政策、财政政策相结合,与当地政府签订了《金融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构建重大项目协调推进、金融服务创新、信息交流共享等工作机制,共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二是因地制宜,大力支持质量兴农、品牌强农。以区域特色农产品为重点,充分发挥当地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优先把贷款投向县域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如饶阳的棚菜种植、冀州的辣椒产业、枣强和故城的皮毛产业等都实现了规模化发展。三是精准服务,大力支持现代农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动做好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新园区新主体综合服务。武强农商银行抢抓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机遇,助力发展奶牛养殖、牛奶加工及上下游配套产业,形成全产业链条。强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发展金融支持,推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走出一条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特色发展之路。武邑联社主动对接武罗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强化信贷资金支持,助力其扩大武邑红梨“奥红一号”种植规模,逐步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红梨种植基地,成为当地农户致富的一把“金钥匙”。 做好小微企业的金融“店小二”,赋能民营企业发展。服务小微企业,既是社会责任,更是民生担当。衡水农信始终秉承与地方经济同频共振、同生共荣的发展理念,重点从“增量、扩面、提质、降本”四方面精准发力,打通小微企业融资的堵点、难点、痛点。一是强化资金支持,破融资之难。持续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不断提高民营企业“首贷率”和信用贷款、中长期贷款占比,减少对抵押物依赖,确保实现民营企业贷款余额和贷款户数“双增长”。截至6月末,衡水农信社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06.72亿元,较年初增长44.15亿元。二是主动减费让利,降企业之负。用好用足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和普惠型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等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通过差异化利率定价、下调贷款利率等方式,进一步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2020年全市新发放普惠性小微企业贷款执行利率较上年末下降1.03个百分点。三是落实惠企政策,纾企业之困。聚焦“六稳”“六保”政策要求,严格落实征信信息修复、展期续贷、无还本付息、延期还本付息等惠企政策,为县域小微企业和重点行业纾困解难,全面保障受疫情影响企业复工复产、达产扩产,以提高小微企业信贷可得性,推升金融普惠成效。截至6月末,累计发放复工复产贷款4391笔、417.51亿元,全辖小微企业首贷户占比、信用贷款占比、续贷占比分别较年初提高0.41、0.03、1.12个百分点。四是提质增效,畅融资之路。积极融入“百行进万企”行动,持续开展“千名客户经理大回访”“企业行”等系列活动,对接走访县域企业,了解掌握客户生产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建立客户回访档案,全面掌握客户金融需求。近两年累计走访企业3387家,为各类中小微企业和涉农企业融资45.09亿元。坚持以产品创新推进惠企成效,推出商贷宝、农贷宝系列信贷产品,积极推广“冀易贷”“家庭贷”“信易贷”3款信用担保贷款产品。加强与税务部门对接,加强信息共享,简化办贷流程,增加审贷频率,最大限度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冀州农商银行以普惠型小微企业纳税收入为主要依据,创新推出“税企快贷”纯信用贷款产品,今年已发放18笔,金额3570万元。 当好金融扶贫的“排头兵”,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坚持把扶贫工作当作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充分发挥服务优势,以支持产业扶贫为重点,精准施策,为全面夺取脱贫攻坚战胜利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一是金融扶贫有精度。按照脱贫路上“不落一户、不漏一人”的工作要求,主动与当地扶贫部门对接,精准获取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抓好扶贫政策宣传,建立贫困户服务档案,对符合政策要求的贫困户信贷需求做到应贷尽贷、应放尽放。不仅在信贷资源上给予优先保障、重点倾斜,在利率上还按照成本可控、利率优惠、让利于民的原则,对金融扶贫贷款出台特惠政策,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执行基准利率,扎扎实实地带动贫困村民脱贫致富。截至6月末,累计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2670笔金额1.1亿元,在全市金融同业中居于领先位次。二是产业扶贫有力度。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新模式,鼓励当地支柱产业、涉农企业带动贫困户共同发展,增强了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形成了金融带动产业发展、产业带动扶贫攻坚的格局。故城联社聚焦产业扶贫项目,推出“大棚贷”“光伏贷”“奶牛贷”等扶贫贷款,自2017年以来,累计发放“大棚贷”180户1380万元,“光伏贷”75户74.73万元,“奶牛贷”256户3527.5万元。同时,该联社还着力提升农企在扶贫产业带动的引领效能,对3家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和9家农业合作社投放贷款1.01亿元,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310个。三是驻村帮扶有温度。在驻村帮扶工作中,全市农信机构精心选派11人到定点帮扶村担任第一书记,组织优秀党员骨干169人,对11个贫困村进行驻村结对帮扶。坚持“队员当先锋、单位作后盾”的工作原则,加大基建改变村容村貌,强化社会兜底保障,积极探索“政银企户保”金融扶贫间接模式,以资产收益、解决就业、扩大销路、利益链接等方式,想方设法带动贫困户脱贫。在疫情期间,驻村工作队积极配合村两委做好疫情防护,带头捐款捐物,杜绝贫困户因疫返贫,得到帮扶村村民的广泛好评。对于已脱贫的贫困户,持续做好后续跟进,做到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