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县域农村金融主力军、地方金融排头兵、普惠金融引领者,盐山联社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及河北省联社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点工作,乘势而上、实干担当,发挥自身特色优势,以金融力量努力绘就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党建引领,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示范作用,以“党建+金融”模式不断探索发展村委会信用社互建互联之路,推进党建、业务经营与乡村振兴相融共进,不断为乡村振兴注入红色动能。加大村委会信用社对接力度,推动互联互动,充分发挥点多面广优势,积极与乡党委、村委会沟通对接,共同组建走访小组,在乡镇内进行全覆盖、扫村式走访宣传,确保全面覆盖有普惠金融需求的农户、工商户、小微企业、企事业单位,解决乡镇农民金融业务办理“难、慢、远”问题,有效促进党建与金融有机融合,以组织共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做实整村授信,推动信贷回归本源,选择信用环境好、农户发展意愿强的村,优先开展整村授信工作,边推广边总结,扎实做好建档、评级、授信等工作,为精准营销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撑。截至6月30日,已完成辖内450个行政村的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双基”共建授信农户数达到8276户,授信比例36.4%;用信户数达到7635户,用信比例33.58%;用信较年初增长额达到2.1亿元,完成全年任务1.67亿元;信用贷款户数占总用信户数比例达到8.42%,较年初1.29%增长7.13个百分点。信用村达到149个,占全县行政村的33.11%,较年初增长14个;信用乡镇2个,占全县乡镇的16.67%。 多方发力,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立足县域实际,充分发挥支农支小主力军作用,坚持加大对地方优势产业和“三农”的信贷投放力度。一是加大信贷投放,让企业融资更畅通。采取灵活多样的措施,摸清产业生产经验状况和有效信贷资金需求,清晰信贷资源。对已授信的存量客户,做到有需即贷;对有合理需求的新客户,做到快速对接,及时为该企业注入信贷资金。截至6月30日,各项贷款余额53亿元,农户贷款22.85亿元。二是强化减费让利,让企业“转起来”。对受疫情影响较大、暂时出现经营困难的企业,坚持“一户一策”。通过合理增加授信、发放信用贷款等给予优先支持,下调贷款利率,为企业复工复产降本减负,累计减免费用1296万元。三是落实再贷款、再贴现和稳企惠企政策。累计对受疫情影响的企业落实延期、续贷、免收罚息等扶助政策。发放再贷款1.26亿元,再贴现6750万元,办理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2795.5万元,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1.54亿元。 创新驱动,开辟有农信特色营销道路。围绕“三农”和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不断调整营销策略和营销理念。一是成立小贷中心,加大微贷营销力度。客户经理充分发扬“背包下乡”的老一辈光荣传统,走进田间地头、企业宣传金融产品。截至6月30日,累计走访县内企业200余家、个体工商户800余户、个人9800人次。二是创新产品,推出特色专属信贷产品。立足小贷模式特色,注重“私人订制”,因地制宜推出产品10多种,其中创新特色产品7种,如“公信贷”“教师贷”“白衣天使贷”“车位贷”“普惠阳光e贷”“先锋贷”“公务员贷”等。截至6月30日,累计发放贷款625笔、金额1.43亿元。三是实现“线下+线上”双营销模式,给客户提供便捷高效的信贷服务,增强商户粘度。推出网上申贷平台,延伸服务触角,方便客户“足不出户”办理业务。建立专属客户微信群,及时沟通对接,方便客户更好了解相关产品信息,目前已累计添加3000余人。 优化服务,推动农村支付服务不断升级。依托“现代化支付系统、非现金支付终端、银行卡应用推广”三大领域推动农村支付服务不断升级,助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手机银行、“随e盾 ”“农信e购”等非现金渠道使用率显著提升,打通了农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一是提升农村地区支付服务水平。大力推动移动支付等新兴支付方式的普及和应用,拓展县域和农村地区移动支付市场,挖掘县域和农村地区市场潜力,积极引导移动支付便民工程向农村延伸。通过丰富支付宝、微信和中国银联等支付渠道,加大在农贸批发、农副产品收购等较大规模的市场积极推广银行卡等非现金支付工具,满足农村客户日益凸显的扫描支付业务需求。截至6月末,该联社拓展扫码商户9183户,遍布12个乡镇、社区,实现了乡镇全覆盖。二是开展支付结算宣传教育。围绕“优化支付服务”“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断卡行动”等宣传重点,充分利用“线下”渠道,综合运用营业网点、广告、海报等形式全面开展;借助“线上”渠道,通过微信公众号、宣传大屏幕等进行宣传,进一步加强居民对支付结算知识、公众防诈骗知识、银行新型支付业务的了解,有效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